2009年6月1日星期一

盖特纳说服中国债主?

盖特纳说服中国债主?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吴铮 2009-06-01
"没人比我们更担忧(美国)未来的赤字",美国财长盖特钠在前往北京途中表示。未来两天的访问中,盖特纳也许将看到,北京对美国政府财务状况的担心,并不比美国财政部的官员少。

一个通俗说法是,如果你欠了别人100美元,麻烦是你的;如果你欠了别人100万美元,那就是债主的麻烦了。对中国而言,这个麻烦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今年3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7680亿美元,还不包括美国两大联邦住房按揭担保机构发行的具有准国债信用的债券。保守估计,中国对美国政府的债权至少有1万亿美元,平均每个中国人约700美元。

现在的情况是,奥巴马政府想借更多的钱帮美国摆脱经济危机。近来,美国政府加大了发债规模,但举债却变得越来越难――上周,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最高达到3.74%。从历史上看,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但上升的速度很快。去年底,这一指标只有2.1%左右。过去的5个月中,美国国债的市值平均下跌了5.1%。这说明美国国债的供需关系正在恶化,美国政府借钱的成本也在上升。

被过滤广告作为美国政府的首席帐房先生,拜会自己的最大债主,盖特纳北京之行的意图非常明显。按照美国财政部官员的说法,就是向中方保证,尽快减少赤字,维护中国所持美国国债的投资安全,并以此说服中国继续借钱给美国政府。

中国应该相信这样的安抚之辞么?美国政府的财务状况很难让人得出肯定的答案。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美国政府本财政年度(至9月30日止)的赤字将达1.75万亿美元,接近上一财年的4倍(上一年数字为45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3%。目前,美国政府的债务余额占GDP的41%,国会预算办预计,不出十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2%。

盖特纳提出在任内将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内,同他1月对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指责一样,中国不能太当真。相反,中国对美元和美国国债的贬值风险应当有清醒认识,逐步减持或至少不再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同时减少长期国债所占的比重。

标准普尔(S&P)日前已经对英国的主权评级做出"负面展望",意味着英国财政状况恶化可能导致英国国债失去AAA评级。同样的预期也适用于美国。而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教训是,一旦风险爆发,债券价值会比AAA评级消失得更快。

当然,美国政府不会像雷曼兄弟那样破产。只要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美国政府就不会"资不抵债"。事实上,美联储现在也是这样做的――凭空发行美元,买入美国的长期国债。不过,美元实际的购买力不会随着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一政策在长期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

中国踏进了一个"美元陷阱",但是这不成为越陷越深的理由。不论中国是否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中国手里的美元资产都将贬值――美国政府已经选择用更大的赤字来摆脱这场危机,而这场危机本身就是美国政府和家庭长期赤字的结果。中国继续买入美国国债只能推迟,而非逆转美国国债的贬值进程。继续买入在未来可能蒙受更大的损失。

盖特纳对中国经济的建议却值得一听。他敦促中国加大在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支出,改变经济结构,更多地依靠内需,以便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不过,这同他向中国推销美国国债的作法自相矛盾。中国借给美国政府的美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贸易顺差。

中国能够通过借钱给美国,帮助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并借助美国经济复苏重现繁荣么?一个人均GDP只有2500美元的国家,借钱给一个人均GDP达4.5万美元的国家,由此带来源源不断的出口需求和财富――中国对此不应抱有太多幻想。

即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美国政府和家庭也需要很长时间消化自身的债务。解决负债的一种办法是通货膨胀,稀释过去的欠账,届时中国作为债权国的财富自然缩水,另一种办法是增加储蓄,逐步归还旧债,这种情况下,美国消费增长的速度很难超过GDP增长,中国过去的出口繁荣也很难再现。

联系作者:zheng.wu@ft.com

原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672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