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1日星期日

勿博“从谏如流”虚名折腾自己

From:http://bbs.service.sina.com.cn/thread-69-0/tree-52312-8111-38102.html

    今天是我重新上岗再就业的第一天,中午董事长请吃便饭,很是高兴。几杯酒下肚,董事长问我:“老周,我新调到这个单位不足一个月,你帮我策划一下,怎样才能干好?” 

    我回答说:“就你目前的位置而言,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啊,什么新官上任踢好头三脚呀,统统废话不需要。我只提醒你二点,第一点,就我们单位目前的时势分析,‘萧规曹随’不足取,‘无为而治’不可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修正。第二点,不能博‘从谏如流’虚名折腾自己,要按自己的主张意志行事。” 

     董事长说:“这第一点的那段历史,我知道也明白其中奥妙,我会审时度势,不会亦步亦趋的。可这第二点嘛,若不从谏如流,那来的口碑众望?又怎能博采众长,聚众之智呢?” 

     借着酒劲,我回答说:“我的傻老弟呀,你说的这些都是作作样子给别人看的,你自己要是真这样做,那可就惨了。”于是,我就为董事长讲了一段西汉时元帝为博“从谏如流”虚名而断送自己老师性命的往事,以权当酒资。 

     萧望之是西汉时元帝的老师。由于他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便得罪了一些人。元帝即位不久,高官石显等人就上书奏请元帝说:萧望之等人离间皇上的亲戚,企图控制朝廷,独揽大权,请皇上将这些人送至廷尉。元帝当时不知道廷尉就是监狱,就批准了奏请。后来,元帝要召集萧望之等人前来办公,才知道他们已被逮捕下狱,元帝大惊,责怪了石显等人。元帝第一次失察,因为是业务不熟,职能不分,可以谅解,本应吸取教训,识忠察奸了,可他没有,反而继续被欺骗。 

     因为元帝一直很器重、倚重萧望之,想提升他为丞相,因此,石显等人就又进谗言说:萧望之侥幸没有涉及到前一案件中,得到封赏后,不仅不领情,反而教唆儿子上书平反,把过失推到陛下的身上,丢陛下的脸,应该把他再关进监狱,让他吃点苦头,以阻止他的牢骚,让天下人知道陛下的恩威。 

    元帝凭着对萧望之的了解说:他素来性情刚烈,崇尚名节,怎么肯为这点小事坐牢。石显说:萧望之熟知刑法,他自己知道未犯死罪,只是语言上的过失,镇唬一下不会有事,请陛下放心我处理此事的能力。并请陛下从谏如流,纳贤之智。好一个傻乎乎的元帝,为了博一个‘从谏如流’虚名,就放弃了自己正确的判断和主张,批准了石显的奏请。于是石显就速调兵马,包围了萧府。果不出元帝所料,萧望之听从学生的劝告,不甘受辱而饮鸠自杀。 

    司马光评论这件事说:元帝为博虚名太容易欺骗而且难于醒悟。石显等人当初诬陷萧望之的阴谋诡计,自己不清楚也就罢了。可这次判断准确,石显却说不会出现意外,其欺诈之举已经很明显了。如果是中等智慧的君主,早就勃然大怒,给予这些奸臣以惩治,而元帝刚不然,只是以博虚名与自悲来哀悼老师。对奸臣不予以铲除,从而使得石显等人更加肆意妄为,不再有所顾忌的施展阴谋诡计了 

    董事长听完我讲的故事,似乎感触很深,自言自语地说:“一个领导怎能为博虚名而否定自己的正确判断,放弃自己的正确主张呢?” 

    我写这篇博文的目的是想告诉朋友,当你做了部门主管或更高领导时,聚智、纳贤、从谏是必需的,但切不可为博虚名而为之。当你凭着自己的经验智慧,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有了自己的判断、主张后,就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绝不能被下属的种种劝阻和所谓的谏言所左右。否则的话,就会误己、误事、误人,被下属欺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